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哪个朝代(汉武帝为何独尊儒术)

凹凸曼 81 0

我们知道汉代初年遵奉黄老之术,也就是"无为而治"。

要大幅度地降低税赋率,从收一半,到"十五赋一",就是从50%降到约6%,景帝时又改成三十税一,与民休息。

同时改革法律,废除很多残酷的刑罚,不能动不动就把人关进监狱,砍手砍脚。

这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,文景时期是黄老之治的典型,皇帝居然穿草鞋上朝,后世称之为"文景之治"。

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哪个朝代(汉武帝为何独尊儒术)-第1张图片

那么为什么汉武帝要""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"呢?汉武帝这个人,看起来并不像个喜欢儒家思想的人,而更像是秦始皇再世。

汉武帝是一个性格非常强悍、非常想大有作为的皇帝。他的性格、做事的方式,都酷似秦始皇。

最后搞得老百姓承担不了这样大的压力,各地开始造反,西汉差一点儿亡在他手里。

这样一个人,当然不会继续用黄老之术来作为指导思想。黄老无为,而他是"大有为"。但是也没法继续用法家思想,因为法家思想已经臭名昭著。

儒家那种从道不从君的劲头,其实是让统治者感觉很不舒服的。换句话说,儒家学说和大一统专制本身,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
因为汉武帝独尊的儒术,和儒家的本来面貌已经不一样了。为汉武帝所用的儒家,实际上是法家化了的儒家,外表是儒家,骨子里是法家。

但是事实上,这是法家的的东西而不是儒家的。"三纲",最早是法家的说法。

韩非子说过:"臣事君,子事父,妻事夫,三者顺则天下治,三者逆则天下乱,此天下之常道也。"

大臣在君主面前,儿子在父亲面前,妻子在丈夫面前,都只能驯服,不能反抗。

这显然是和儒家思想完全相反的。儒家是强调权责对应的。

所谓"君君臣臣父父子子",是说君首先要像一个君,臣才能像一个臣;父首先要像个父,子才能像个子。

所以"君使臣"和"臣侍君"都要各按"礼"而为。这种原则,多少有点契约的意味。

但是与此同时,董仲舒又和韩非子一样,把皇帝推到了至高无上的绝对化地位,甚至他在有些方面说得比韩非子还要过格。

天下臣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皇帝:"民之从主也,如草木之应四时也。"臣民要无条件顺从君主,"体不可以不顺,臣不可以不忠"。(《春秋繁露》)

这些话比韩非子说得还要到位,皇帝听起来当然会感觉很舒服,因此,董仲舒明确提出了"三纲说":

君可以不君,臣不可以不臣;父可以不父,子不可以不子;皇帝夫可以不夫,妇不可以不妇。

由此,权利变成了单向的、绝对的。

所以到了汉代,大一统专制制度才变得"刚柔相济",初步成熟。这也是汉代统治比较长久的重要原因。

因此形成了中华帝国的第一阶段——秦汉帝国。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逻辑,就是外儒内法:外表越来越儒家,本质却越来越法家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